魔天记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8章 两难自解(第1页)

人丁税也废了?康熙此话一出,众人这回是彻底愣住了。如此国家大事岂能儿戏?!人丁税征了几千年,大清每年三百万两的收入,说废就废了?!

康熙见众人如此,笑道:“你们不要误会。其实朕览观明史,早有此意。既然人丁数量都是上下默认的,那不如就直接确定一个数字,也省得下面费心造假,上面劳力统筹。朝廷每年按此数量征收人丁税,不再增减。是谓:永不加赋。”

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全称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从今年之后再出生的人口,我大清不算人头税了,就按照原来的人口来征税。

老康熙被后世人吹上天的所谓“永不加赋”的仁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仁政爱民,而是人丁编审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搞人口普查,还是三年一次,靠着那个官僚体系、那些官僚素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地方官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受制于时代的硬性原因导致的,没办法。

有些事要迎难而上,有些事要知难而退。康熙身段灵活,干脆把人丁数额固定下来,“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以后不管多少,就按这个来征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由于人口波动而带来的税赋征收的波动,保持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能省得地方官员再费心思做表面文章。

朝廷的财政收入也稳定了,官员也消停了。算是大清康熙版“两难自解”了。

“永不加赋?”养心殿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朕后来又想,既然人丁税已经不再变动了,不如就一步到位,彻底取消这个税种,把他合并到土地税中。是谓:摊丁入亩!”

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折扣。地方豪绅地主从中营私舞弊,让基层百姓很难从国家的政策中直接受益。

历史上,康熙五十年推出“永不加赋”后,不少地方对百姓的丁银摊派,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收税的官员来说,丁增而银不增,就需要重新计算和折合。两难好像解了,又好像没解。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奏请皇帝,干脆把丁银都摊派到土地之中吧。

简化税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几千来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税收制度,从隋朝的租庸调制到唐朝杨炎的两税法、宋朝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直沿着两条脉络前进,一个是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少,一个是税收的东西越来越简单(从收各类实物到只收钱)。

因此,取消人头税,把人头税并入最主要的田亩税中,是水到渠成的举措,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就算没有清朝,别的王朝也会这样做。

历史上,康熙在位时准许先在广东和四川两个省做了试点。到了雍正,正式推向全国,也就是雍正几个著名改革之一“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听起来简单,真正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一直到清朝末年,还在不断为这个政策打补丁。

康熙这里要加速推进清朝的税收简化进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推行,带来了两个时人没有想到的后果:

一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翻着番往上蹦,让封建统治者第一次对人口增长感到恐惧。这人口增长的原因,除了玉米、番薯等逆天作物的引进,能养活更多的人,人头税的取消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二是流动人口剧增。历代王朝之所以重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摊丁入亩后,既然人丁与赋税缴纳没有直接关系了,政府对人口的控制就减弱了,人口就不会再被强制绑定在土地上了。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让封建统治者束手无措。乾隆时期的叫魂案,就是对流民恐惧的一个具体外现。

康熙联想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老康熙的好圣孙乾隆。乾隆统治时期,国库存银最多达八千万两,人口“民数三万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商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而乾隆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害怕!对,就是害怕!这和传统儒家士农工商的理想社会相差太大了,面对这些远超前人治国经验的情况,他既喜且忧,既惊又惧。没有选择积极拥抱改变,而是缩回自己的舒适圈,思想更加保守,更加死守祖制。

可对现在的康熙来说,人口增加和人口流动,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你们这些小农经济守护者不会用,我这个封建地主掘墓人可会用,人多好,越多越好!

康熙看着被自己炸蒙了的众人,语重心长的安慰道:“有些想法虽然听起来石破天惊,其实都是延续前人罢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赋税之简化与合并就藏在廿二史中,藏在前朝的一条鞭法中。《明史》已经修完十多年了,朕最近翻读,总觉得话还是没说清楚。现在事情太多,等改革步入正轨后,朕是准备重修《明史》的。”康熙心想,你大清不是最擅长搞文字狱吗?等我腾出手来,看我把文字狱给你玩出花儿来。

张廷玉看康熙这改革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崩,一个比一个炸裂,自己那天的谏言,康熙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啊!这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心急的来回折腾,怎么得了。秦始皇、隋炀帝……他不敢再继续放任自己的想法。继续默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八字官箴。自己又不是御史,该说的都说了,皇上不听也就算了。大不了余生都给大清当裱糊匠。

和张廷玉的越听越心凉相比,施世纶却越听越兴奋。他此前见过康熙,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御前会议,本以为皇上登基日久,思想保守,没想到锐气如少年。施世纶满脑子改革想法,正是棋逢对手,不对,是得遇明主。

人丁税也废了?康熙此话一出,众人这回是彻底愣住了。如此国家大事岂能儿戏?!人丁税征了几千年,大清每年三百万两的收入,说废就废了?!

康熙见众人如此,笑道:“你们不要误会。其实朕览观明史,早有此意。既然人丁数量都是上下默认的,那不如就直接确定一个数字,也省得下面费心造假,上面劳力统筹。朝廷每年按此数量征收人丁税,不再增减。是谓:永不加赋。”

历史上,永不加赋的全称是“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就是从今年之后再出生的人口,我大清不算人头税了,就按照原来的人口来征税。

老康熙被后世人吹上天的所谓“永不加赋”的仁政,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仁政爱民,而是人丁编审制度早已名存实亡。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搞人口普查,还是三年一次,靠着那个官僚体系、那些官僚素质,那几个屈指可数的地方官员,无异于痴人说梦。这是受制于时代的硬性原因导致的,没办法。

有些事要迎难而上,有些事要知难而退。康熙身段灵活,干脆把人丁数额固定下来,“即以本年丁数为定额,著为令”,以后不管多少,就按这个来征税。这样不但可以消除由于人口波动而带来的税赋征收的波动,保持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还能省得地方官员再费心思做表面文章。

朝廷的财政收入也稳定了,官员也消停了。算是大清康熙版“两难自解”了。

“永不加赋?”养心殿里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朕后来又想,既然人丁税已经不再变动了,不如就一步到位,彻底取消这个税种,把他合并到土地税中。是谓:摊丁入亩!”

任何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的打上折扣。地方豪绅地主从中营私舞弊,让基层百姓很难从国家的政策中直接受益。

历史上,康熙五十年推出“永不加赋”后,不少地方对百姓的丁银摊派,并没有减少。而且对于收税的官员来说,丁增而银不增,就需要重新计算和折合。两难好像解了,又好像没解。所以,到了康熙五十五年,御史董之燧奏请皇帝,干脆把丁银都摊派到土地之中吧。

简化税收,这是中国封建王朝几千来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税收制度,从隋朝的租庸调制到唐朝杨炎的两税法、宋朝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直沿着两条脉络前进,一个是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少,一个是税收的东西越来越简单(从收各类实物到只收钱)。

因此,取消人头税,把人头税并入最主要的田亩税中,是水到渠成的举措,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就算没有清朝,别的王朝也会这样做。

历史上,康熙在位时准许先在广东和四川两个省做了试点。到了雍正,正式推向全国,也就是雍正几个著名改革之一“摊丁入亩”。摊丁入亩听起来简单,真正推行起来困难重重,一直到清朝末年,还在不断为这个政策打补丁。

康熙这里要加速推进清朝的税收简化进程,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清朝“摊丁入亩”的推行,带来了两个时人没有想到的后果:

一是人口爆炸式增长。清朝中后期的人口翻着番往上蹦,让封建统治者第一次对人口增长感到恐惧。这人口增长的原因,除了玉米、番薯等逆天作物的引进,能养活更多的人,人头税的取消也是一个重要诱因。

二是流动人口剧增。历代王朝之所以重视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国家税收的稳定。摊丁入亩后,既然人丁与赋税缴纳没有直接关系了,政府对人口的控制就减弱了,人口就不会再被强制绑定在土地上了。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让封建统治者束手无措。乾隆时期的叫魂案,就是对流民恐惧的一个具体外现。

康熙联想到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老康熙的好圣孙乾隆。乾隆统治时期,国库存银最多达八千万两,人口“民数三万万七百四十六万有奇”,商业迅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而乾隆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害怕!对,就是害怕!这和传统儒家士农工商的理想社会相差太大了,面对这些远超前人治国经验的情况,他既喜且忧,既惊又惧。没有选择积极拥抱改变,而是缩回自己的舒适圈,思想更加保守,更加死守祖制。

可对现在的康熙来说,人口增加和人口流动,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础!你们这些小农经济守护者不会用,我这个封建地主掘墓人可会用,人多好,越多越好!

康熙看着被自己炸蒙了的众人,语重心长的安慰道:“有些想法虽然听起来石破天惊,其实都是延续前人罢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赋税之简化与合并就藏在廿二史中,藏在前朝的一条鞭法中。《明史》已经修完十多年了,朕最近翻读,总觉得话还是没说清楚。现在事情太多,等改革步入正轨后,朕是准备重修《明史》的。”康熙心想,你大清不是最擅长搞文字狱吗?等我腾出手来,看我把文字狱给你玩出花儿来。

张廷玉看康熙这改革想法一个接一个往外崩,一个比一个炸裂,自己那天的谏言,康熙真是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啊!这治大国如烹小鲜,如此心急的来回折腾,怎么得了。秦始皇、隋炀帝……他不敢再继续放任自己的想法。继续默念“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八字官箴。自己又不是御史,该说的都说了,皇上不听也就算了。大不了余生都给大清当裱糊匠。

和张廷玉的越听越心凉相比,施世纶却越听越兴奋。他此前见过康熙,但却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御前会议,本以为皇上登基日久,思想保守,没想到锐气如少年。施世纶满脑子改革想法,正是棋逢对手,不对,是得遇明主。

在综武当心灵导师的日子  洪荒:我始祖僵皇,揽后土踏鸿钧  三国:开局代替刘备照顾甘夫人  四合院:开局大清出走前  人在东京,同学妈妈找上了门  从虎妖开始搜山降魔  相思策  火影世界的赛博朋克  美漫:从奥斯本开始成就科技之神  从自悟先天魔功开始修仙长生  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  我能把游戏物品带到现实  美漫:悟道阿卡姆,飞升祖国人  诸天模拟器,我可以自选天赋  王妃的马甲数不过来  娶十房老婆,才知是女儿国  人在季汉,诛曹灭吴  重生2000:从追求青涩校花同桌开始  我从华娱路过  春日缠枝  

热门小说推荐
朕即大宋

朕即大宋

北宋末年,朝廷积病积弱。冗官冗兵重文轻武等沉疴弊病缠绕着整个国家。但赵桓觉得,这大宋朝廷的各种陈年病疴都是癣疥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帝的膝盖太软!穿越成宋钦宗赵桓,一睁眼已经是再次自投罗网被困金军大营,距离被废已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悲惨屈辱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要强加在自己身上,但赵桓绝不就此认命,誓要与洗刷这注定的屈辱,胜天半子!朕即国家,于是大宋增加了三分血性,两分勇武,一分科技,最终改变了整个人间。如果您喜欢朕即大宋,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大明最狠总兵

大明最狠总兵

崇祯十五年,松锦之战惨败后的大明,满目疮痍。一个现代人灵魂穿越而来,取代大同总兵姜镶,面对的是棘手的问题,是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的大明。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为了挽救天下,姜镶不得不狠起来。如果您喜欢大明最狠总兵,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宠妻撩人:傲娇总裁请温柔

宠妻撩人:傲娇总裁请温柔

我们离婚吧。站在鼎丰集团总裁办公室,程锦冷冷的对眼前妖孽般的男人说。男人宠溺一笑,老婆,别玩了,回家洗洗睡吧。凌少爷兴趣无数泡妞,打牌,喝酒,炒股。婚后,他又多了一个娱乐...

苟道修仙:我有一个小世界

苟道修仙:我有一个小世界

关于苟道修仙我有一个小世界苟修仙系统冒险单女主凡人修仙灵宠。这是一个小人物修仙的休闲故事。文章数据增长仅供参考,故事情节功法灵药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仙朝:开局打卡元婴期

仙朝:开局打卡元婴期

作为周朝武帝最不受重视的嫡长子,在九死一生的朝堂斗争下,被殃及池鱼,不得不从京都离开,前往与蛮荒接壤的孤城泰安城成为泰安王。因祸得福,从京都离开的第一天便打卡领取了足已横扫大半帝国的元婴修士作为保镖。如果您喜欢仙朝开局打卡元婴期,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我真的只想做游戏

我真的只想做游戏

陈先生,您的赞歌网络从一个游戏公司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了市值上千亿,全球知名的高新科技企业,对此您有什么感想?我觉得一点也不快乐,现在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最开心的时候是当初天天做游戏,挣点小钱花的时候。英俊的陈先生满脸苦恼。...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