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I、致良知
前面已经解析过了正心、诚意、格物,现在再说一说致知——致良知。
在阳明先生提出【致良知】之前,【致知】一般被解析为【致真知】。
致真知,即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应用真理。
这种【真理】本来是指生命的真理、修行的真理、道德之真理。但在文化传播发展的过程中,【知】渐渐地从生命真理变成了【物之理】,乃至渐渐地远离了修行,而变成了【知识】。
为了使【致知】回归于生命修行之根本,阳明先生在悟道之后提出了【致良知】的创见。
【良知】这一概念,是与【心】紧密关联的,是生命修行的根本,而不会被误解为某种知识。
【良知】包含了【真知】,同时又突出了生命修行的主体性和主体地位。所以,即使到今天,【致良知】依然有着非常突出的价值和意义。
但【良知】这一概念的易懂易用,也容易与世俗生活所说的【良心】、【良知】混同起来。它们之间的确有相通之处,但作为内圣外王之道的【致良知】,远非寻常所说【良心】【良知】所能涵括。
儒家修行之【致良知】,首先是【致真知】,此【真知】,即【仁】,即【天理】,即【道】。如果这一核心内涵被忽视甚至空心化,那么【致良知】就成了一般的社会伦理道德概念,等同于【良心】。而【良心】是一种泛化的道德概念,并且有着鲜明的相对性。以不同的角度和参照系,同一种行为则可能评判结果差异甚大。
所以,明确【良知】的本体为【仁】之【真知】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致良知】就成了以【仁】为本体的实修方法。就是说,当一个人明白了【仁】的真知之后,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心,观照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仁】的要求——对于是否符合【仁】的要求,明明白白地知道,清清楚楚地知道,而且没有任何困难地自然知道,这才是【良知】在儒家修行中的本义。而【致良知】,则是将此【良知】通过【致】的【功夫】从道理上的知道,变成事实上的做到,知行合一,方是【真知】——【真正的良知】。
对于此【致良知】的功夫训练,阳明先生提出了“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对于阳明先生的“四句教”,需要放到儒家修行的语境下才能还原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这里的【善】与【恶】,从根本上而言,应当解为,符合【仁】的,即是应为之【善】,不符合【仁】的,即是应除之【恶】。这种善恶,不是一种社会道德评价,而是修行者以【仁】为内在尺度和标准的内在观察、辨别。
【无善无恶心之体】:修行,所修的是【行】,这个【行】包括【心行】和【身行】。【心行】就是心中的念头、思想、情绪、感受等引发的心之动态。其中以【念】为代表,【念】可以代表所有的【心行】。【身行】包括语言和行为、【身行】是以【心行】为基础的。所以【念】就成了所有一切【身行】和【心行】的根源。而善恶的判断,是以【念】是否符合【仁】来判断的。当【念】尚未产生的时候,是无所谓善恶的。所以这里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而这个心之本体,在“仁”之“天理”显明了之后,就变成了“明体”、“仁体”——如果尚未明白“仁”之天理,那么这个心的本体仍然处在“无明”的状态,则不能称之为“明体”、“仁体”。最多只能说,此心之本体蕴藏着成为“明体”、“仁体”的可能性。只有当“仁”被生命主体“认知”了之后,才有了“仁”的本体性的意义。学习“四句教”的人都是儒家修行者,都是追求“仁”以“仁”为道的修行者,因为客观上默许了“明体”和“仁体”。“无善无恶心之体”,即是说,心之本体、明体、仁体,是超越了善恶的,因为对于没有任何发动的“心”,谈不上善恶。此心本具仁之明德,而修行就是让此仁之明德发挥主体性、主宰性作用,这个作用即是【良知】。即知道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不是符合仁的要求,符合者为之,不符合者,除之。
【有善有恶意之动】:生命在于运动,身口意皆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所以有【动】即有【意】,即有【念】。这个【动】也被分为几个阶段,已经完全呈现出来的时候,就是【念】。尚未完全呈现来的时候即是【意】。而促动【意念】产生的动机即是【机】。修行,从根本上修,就要从【念】上修,从【意】上修,从【机】(动机、发心)上修。【动】产生的时候,就有了是否符合【仁】的区别,符合者即为【善】,不符合者即为【恶】。
【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时关键来了。意念动时,知道意念是否符合仁的良知之觉照要及时生起,这个觉照即是良知之觉照。如果对此无知无觉,即是良知不明,这同样是“无明”。因此始终保持此【良知】之觉照是致良知修行的关键。意念一动,立刻知道是善是恶,然后才有下一步为善去恶的格物功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为善去恶是格物】:格物在此处即是在良知觉照到善恶之念的基础上所做的对治方法,善者为之,恶者除之,是为格物之功。这里的物,即是【意】和【念】。格其不正,使其正,格其不善,使其善,即是格也。格物与致知互为其功,物格而知至,致知而格物,相互助益,是为格物致知——至于仁之真知、良知也。
从上面的解析也可以看出,【觉照】是非常重要的,而这正是超级视角训练所侧重的重点。
致真知的过程,即是认知超级视角的过程,致良知的过程,即是训练超级视角的过程。所以在超级视角训练中,【致良知】可以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在起心动念的发动处用功。首先动机要单纯、纯良,然后对于意念之动,要始终保持觉照——此觉照即为超级视角之觉照。而在“格物”的功夫上,超级视角则更侧重于“观而不随”,即始终保持观照的独立性。超级视角之观照、觉照有个特性,即只需要安住于超级视角本身而不陷入念头之中,那么不管什么念头,都会自来自去,自生自灭,而卓然独立之超级视角,则始终保持自身之清明、寂静、自在、洒脱。
当有事情需要处理时,则随缘而任运,同时始终不离觉照,始终安住于超级视角,时时知道自己是否处在超级视角状态之中,若有所离,及时调整。如此训练,可矣。
喜欢明空心语请大家收藏:()明空心语
什么叫暴力型上单啊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 发癫后全娱乐圈对我避如蛇蝎 神职奶爸 从阴癸门徒开始 大明江湖我可死亡回档 龙藏 纵横无限:从巨人城开始 明末:逆袭磨盘,如履薄冰! 穿越后,我成了灰熊总经理 半岛之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 格斗传奇,从每月结算开始 重生之侯门弃妇黑化了 彩礼十万,你给二十万什么意思? 度韶华 全职召唤师 大国航天:从民营火箭开始 我在诡异世界继承神位后 我从顶流塌房了,系统才来? 开局一支股,赚个万亿资产
关于龙鼎神帝昂首笑苍天,一念破苍穹,三千大道,武道逆天。至尊林觉为了挚爱追求龙族的逆天力量,却被挚爱杀死,重生在百年后的灵脉少年身上。从此他手持龙族神鼎,身怀王级灵诀,踏上充满荆棘的复仇之路。本书已经完结,新书正在更新中,请大家可以给予小小的支持新书绝品圣主...
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在位十有七年,九州不全。太宗沈谋英断,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取太原,伐契丹,高粱河,驴车梦断。及至靖康赵桓,奋六世之颓靡,翼护...
穿越回明朝洪武年,成了大明嫡长孙朱雄英。但他被蒙在鼓里,还有些迷茫。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决定为未来谋划。选谁好呢。储君太子朱标。大明王爷朱棣。还是性格软弱,却爱搞事的朱允炆。想走科举,却是商户,那就待在家里等大官上门吧。他在应天街头,立下宏志,要轻松的奋斗在明朝洪武年。等他离成功不远,要步入朝堂时,干爷爷摊牌了不装了,其实咱是朱元璋。这才发现,奋斗了那么久,自己才是大明最牛的金大腿。如果您喜欢不装了,其实我是朱重八,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南楚一代权臣苏文卿因谋逆之罪满门抄斩。嫡女苏清洛临死前许下毒誓,用她九生繁华换仇人一命。女特工魂穿苏清洛化名清平成为京城第一青楼天香楼花魁,只为助她报这一世满门仇怨。...
重生前许佳人落得众叛亲离,最后被渣男活活烧死的凄惨下场。再次睁眼她带着空间回到了儿时,这一次她誓要改变命运。家里一贫如洗没关系,先致富再治人,渣男还是极品亲戚绝不手软放过。小哥哥,真好看,有没有兴趣等我长大一起睡?仗着自己童手童脚,许佳人撩男无下限,那个小哥哥你别跑,这辈子我要嫁给你。如果您喜欢重生八零之军少小萌妻,别忘记分享给朋友...
关于致命冲动陌生人的微信红包不能乱抢!因为误抢了一个陌生的微信红包,奇怪的事情就接连发生,同学们开始一个接一个死亡。也许下一个,就是我...